厦门:电梯维修保护质量低 去年我市发生上千起电梯困人事件
发布时间:2013-03-18 00:00:00发布人:点击量:1208
市质监部门相关负责人坦承,一系列的“电梯惊魂”事件,说明我市电梯维保水平有待提升。前天,市质监局向媒体通报今年特种设备工作重点,加强电梯安全监管被重点提及。业内人士建议,对维保单位评星,实行以“星”定价。
A
有的电梯,月维保费仅三四百元
质监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厦门市共有电梯23354台。去年,我市电梯的一次检验合格率为63%。
什么是电梯一次检验合格率?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调研员陈达龙比喻,假设一家维保单位负责100台电梯,年检中一次性通过多少台,就称一次检验合格率,比如通过75台,一次检验合格率为75%。
电梯一次检验合格率低,说明维保质量欠佳。陈达龙认为,这与业主单位维保资金投入少有一定关系。记者了解到,虽然我市有两万多部电梯,但每部电梯每月的维保行情价差不多只有五六百元。
在江头片区的一家大厦,物业主任沈女士向记者提供了该大楼的电梯维保合同。该大楼共有4部电梯,4部扶梯,其中电梯每月维保费用570元,扶梯月维保费用则为420元。这在同行里算正常水平。
沈女士从事物管行业多年,她说,在某些高档一点的小区,电梯维保费用可达每月七八百元,有些小区却可以砍掉一半。
“老实说,每月三四百元哪里够一部电梯的维保费用。”沈女士坦言,一般得六七百元才能,维保单位才有一定利润。有些小区物业费或公维金收入偏少,维保费低,电梯出故障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陈达龙也认为,电梯频发事故,问题出在维保环节,“但在维保单位没有较好利润的前提下,一线维保人员的素质和维保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华升富士达电梯福建分公司厦门维修中心负责人阮清涛也承认,电梯维保收费偏低,与行业恶性竞争不无关系。另一电梯维保公司负责人刘先生则表示,为降低维保成本,很多小区物业安完电梯后,往往选择与其他维保公司合作,而不是电梯的生产公司,而维保公司为抢生意,往往相互压价,“维保费用那么低,怎么会有好服务”?
B
熟练工难招,维保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待遇普遍较低,电梯维保行业一直存在“招工难”。
“入行员工每月只拿1000多元,赚的还不如工地打杂的,技术熟练了,每个月才能拿到3000多元。”刘先生说。
阮清涛认为,很多电梯维保单位收费低,员工的工资福利自然低,想招到技术水平高的员工就难,员工的技术跟不上,自然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比如,电梯维修人员上岗必须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但在刘先生看来,这个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它只教你怎样安全进入电梯顶部、如何辨识数据是否标准,并没有教你如何调整维修。”刘先生称,如果维保人员技术不高,在例行的半月保养检查中,根本发现不了问题。
电梯维保单位素质不高,质监部门提供的另一组数据或可佐证。据介绍,目前厦门市共有76家电梯维保单位(动态数据),其中乙级15家,丙级43家,丁级15家。
“甲级的,本来前年还有两家,但去年成了零。”陈达龙说,至于丁级,则意味着将被责令在两个月内整改,整改期间停止受理业务。
C
维保单位“评星”,或有助质量提升
在今年两会中,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排查和整治电梯安全隐患”;市政府今年的立法计划,还将《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列入规章备选项目。因此,质监部门也对相应工作进行了部署。
陈达龙说,首先要力争电梯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75%,保障乘梯安全。其次还要解决电梯首负责任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的经费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陈达龙还建议,对维保单位也能像酒店一样“评星”,通过年度考核,实施星级评定,向社会公布,按“星”收费,促进电梯维保单位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
对这一建议,刘先生很是赞同。他认为,这样一来,物业在选择维保单位时就能够清清楚楚,“在电梯里最好也贴上一块牌子,写上维保单位的名称和评星情况,这样乘梯人才能心里有底”。
刘先生认为,通过评星,维保单位能够了解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对于提高维保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也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