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物业管理协会

云南:整个小区的业主信息 几百元就能买到

发布时间:2012-04-17 00:00:00发布人:点击量:839

  车子还没开出4S店,保险公司的推销电话就打到了手机上;购房合同才刚签完,装修公司就告诉你新推出了一款“地中海风情”装修套餐;刚做完孕前检查就有电话询问是否需要参加产前培训班;才搬进新房就有人打电话问“房子卖不卖”……

  垃圾短信、垃圾邮件、诈骗电话铺天盖地,且“投放”越来越精准,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正在遭受空前的威胁。去年12月21日,CSDN网站用户数据库中600多万注册账号和密码被公开,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陷入一场空前的“信息泄露恐慌”之中。

  买卖和交易,是的。“个人信息”这条灰色产业链条,一头拴着我们的隐私,另一头则指向隐藏在浮冰之下的利益。到底是谁在窥探我们的隐私?我们的个人信息是通过何种渠道扩散的?近日刚通过评审的“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又能否筑起一道合格的防火墙?

  “骗子准确叫出我的名字”

  今年28岁的小杨在昆明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去年他在网上报名参加了职称英语等级考试。“报完名没几天,就有家培训机构打来电话,问我要不要参加培训。”此后的几周,小杨都是在被各种培训机构的短信和电话骚扰中度过。“太烦人了。”

  28岁的周女士遇到的事就更离谱了。今年刚过完年,准备要宝宝的周女士和丈夫到医院进行孕前检查。“做完检查的第二周,我接到个陌生电话,对方开口就给我推销什么产前培训。我的天,这都还没怀上呢!”

  骚扰电话和短信充其量也就是让人比较烦,但钱女士遇到的事则差点让她陷入一场骗局中。钱女士在昆明前兴路上经营着一家小超市,去年10月她花了近9万元购买了一辆福特车。前不久,她接到一个自称是“车管所”来的电话,“对方说可以退换我汽车的购置税。”钱女士说当时她差点就相信了,因为“对方不光知道我的电话,还说了一些我的基本情况,比如家庭住址什么的。”幸好后来她多次让家人联系了车管所进行询问,才知道这是一个“老骗术”。

  在媒体工作的小李接到的诈骗电话则更为离谱,“骗子不但知道我的号码,还准确地叫出了我的名字,说出我的学校。他说是我的同学,叫我猜他是谁。”在媒体工作的经历让小李第一反应就知道对方是骗子,但自己信息透露得如此彻底,还是让她心有余悸。

  灰色产业链的暴利

  “个人信息泄露”这个词在公众看来早已不算陌生,但真正让大家开始重视的,则是去年的那场大规模“泄密”去年12月21日,CSDN网站用户数据库中600多万注册账号和密码被公开,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陷入一场空前的“信息泄露恐慌”之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告诉记者,7年前他从昭通老家来到昆明之后,就开始从事“信息搜集”工作,“那时候比现在好干得多。拿到的信息可以随便放在网上卖。”他说,“这两年,尤其从去年开始,社会上盯得太紧了。”所以从2010年开始,他脱离了这个“行业”,自己开了一家小食品店。“那毕竟不是什么正当生意啊。”

  这位知情者说的“生意”,就是“个人信息交易”。这是一个悄然兴起,到现在已经被公众熟知了的“灰色产业”。去年2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非法提供、获取以及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案,23名被告人中既有专门从事公民个人信息买卖的无业人员,也有各类咨询中心、调查公司负责人,同时还包括6名分别来自通讯公司内部,或其他公司派驻某通信运营商客服中心的职员。从其中一个被告人的情况,可以窥探出这个行业的“暴利”被告人谢某作为一家通信技术公司的运维部经理,2009年的3月至12月间,通过多次为他人提供的90余个手机号码进行定位,非法获利9万元。这个由通信单位工作人员、调查公司经理、律所负责人等23人组成的团伙,分工明确,分布于买卖的各个环节,可以称得上是公民个人信息交易“产业链”的一个“标本”。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经过去年“CSDN泄密”事件、今年“3·15”央视的曝光,以及全国对“个人信息交易”打击力度的逐渐加大,如今这个态势已经得到了一定遏制。在百度搜索上,已经查找不到有关个人资料的交易信息了。但据昆明某公司搞网络维护的小林介绍,仍有地下黑客论坛以及通过QQ聊天进行个人信息交易,同时一些挂着“信息咨询”名号的公司,也让个人信息交易在“合法”的外衣下继续蔓延。

  特写

  昆明:业主信息可“送货上门”?

  今年2月底,昆明市民张先生的手机收到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称可以提供信息购买服务,“每条5分钱”。记者没有通过任何验证就顺利加上了该人的QQ号,昵称为“英雄本色”,个性签名为“诚信是做人之本!”记者谎称自己是装修公司,想购买本市北市区新楼盘的业主资料。“你要的资料都有的。”对方回复,并要求记者定位一下对小区的具体要求,随后其表示“新的(小区)300元一个,过去的楼盘100元一个(这里"一个"的概念是整个小区的业主信息)。”交谈中,“英雄本色”显得十分谨慎,说话很简洁。“要的多,这个价钱能优惠么?”“可以的。”见记者要求推荐几个小区先看看,“英雄本色”便要求记者提供公司名称和地址,称“可以直接送货上门”。

  渠道

  网络 防范措施是豆腐渣工程?

  信息泄露总的来说,分为网络泄露和现实交易两种。相较之下,网络的信息泄露更多的为公众所知晓,大部分使用电脑的人都有过信息被盗的经历,比如游戏账号、淘宝账号等。网友“吃鱼的猫”对记者抱怨,自己的游戏账号今年已经是第二次被盗了。“装备、游戏币、仓库里的材料,全部被洗劫一空。”他最后总结的原因是,自己因为账号太多,将每个账号和密码都存在文档里,而电脑在年前中过木马病毒。“我得把所有账号的密码都改了。”他说。

  确实,明文保存的密码十分脆弱,只要黑客们攻击进入服务器,就能直接看到裸露的密码原文。除了游戏的账号密码外,一些个人信息,比如网络报名考试所填写的个人资料,一旦泄露,则会被不法分子用于转卖牟利。曾有做过网络“黑客”的人向媒体透露:“国内网站的安全防范能力对于很多黑客而言,可以说是"豆腐渣"工程,只要稍微掌握技巧,入侵一些小型网站数据库"易如反掌"。”

  “倒不是技术上存在多大的缺陷,主要还是重视程度上不够,所以导致防范的力度不够。”金山网络反病毒工程师李铁军如是说。

  现实 一些行业有倒卖信息便利

  除了黑客攻击网络,获得个人信息以外,信息泄露的渠道还有很多。通信运营商及服务代理商、银行、房产中介机构、保险公司、楼盘开发商,甚至是电脑磁盘的数据恢复……

  除去大型的公司企业,一些倒卖信息赚取差价的商户和个人也成为信息泄露的罪魁祸首。昆明五华区一个装饰公司的业务经理肖女士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获得客户信息并不难,“地产公司和物管工作人员是来源之一,私交较好的一顿饭就能拿到一个楼盘全部的信息,也有专门出售此类信息的,价格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

  而曲靖市某保险公司一名负责办理车险的业务员告诉记者,在当地,并不是所有保险公司都会买卖客户的个人信息用来推销。“好几家公司都比较规范。但大多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包括我自己,都有接到过当地另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电话。”她说,这样的情况在曲靖开始盛行是在2010年左右,“有一次和一名客户聊天时,对方说这些信息是从车管所流出来的,不知道真假。”

  打击

  “保护指南”有望出台

  2009年,我国刑法修正案(七)确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首次将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范畴;民法通则中也有关于个人隐私的条款。但这些内容零散、抽象,普遍缺乏可操作性。今年3月,警方通报称破获了CSDN(即中国软件开发联盟)的600多万条用户名和密码泄露案件,“目前为止对网站的处罚只是提出行政警告,太轻了,这种处罚几乎没有威慑力。”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梅绍祖说。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副司长欧阳武透露,《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目前正在国家标准委进行最后的技术审批,预计今年上半年有望出台。据了解,《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对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收集、加工、转移和删除四个主要环节,其中还提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在收集个人信息阶段告知的“使用目的”达到后应立即删除个人信息。然而,《指南》只是行业自律性条款,不具备行政处罚权。

  民众大都选择“忍了”

  实际上,在云南本地,近几年因信息泄露而走上法院的案子几乎为零,不管是刑事还是民事。记者联系了昆明本地的几家法院,均表示近年来没有接收过此类案子。“维权成本这么高,只是几条骚扰短信和电话,很多人觉得并不值得;再说了,也不知道该去告谁呀。”昆明市中级法院一名工作人员说。

  网上的一组数据也许能更直观地说明问题。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有关个人信息泄露的调查,73.0%的受访者在遇到个人信息遭泄露后选择忍了,17.6%的人会要求相关网站删除自己的信息,15.6%的人会查询谁是泄露者,10.4%的人会去举报,6.0%的人表示无所谓。

上一篇:厦门:初中女生被困电梯呼喊无人应 淡定坐下写作业 下一篇:深圳:南山区实施黑名单制遏违建 小区违建严重物业将被降级
  • 版权所有:厦门市物业管理协会
  • 联系我们:厦门市美湖路9号之一3楼
  • 联系电话: 0592-2219680 传真:0592-2219681
  • 备 案 号:闽ICP备2025105235号-2 今日访问量: 总访次数:
  • 你对我们的网站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请致电或者发送电子邮件wwwxmwx@126.com